
馬語晗,女,2010年8月出生,現就讀于海拉爾區勝利街小學五年二班。一直以來,她把“春風化雨、溫暖他人”作為自己最大的樂趣,傳承和貫徹了孝老愛親,助人為樂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用自己的愛去接觸和感受這個世界。
樂于助人,關心他人
華羅庚說過:“人家幫我,永志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毙⌒〉?/span>馬語晗,將大大的道理真切地踐行在日常生活中。“剛開始我們只是同學不是朋友,后來才是好朋友的。”馬語晗的這個好朋友是王欣冉。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得知王欣冉爸爸媽媽工作繁忙,平時寄宿別人家,周末回奶奶家后,馬語晗主動關心幫助王欣冉,王欣冉上課沒聽懂的數學題,馬語晗下課給她補習;英語課上想不通的填空題,馬語晗從頭翻譯讓她通透;作業忘了記不要緊,馬語晗再告訴她一遍;有時候干脆帶王欣冉回家一起做作業,有不明白的地方“小馬老師”擼袖子就開講,帶領自己的朋友共同進步。
不只學習,馬語晗為王欣冉的生活也是“操碎了心”,買筆的時候,會買兩支,“給王欣冉帶一支吧!”;吃甜點的時候,會買兩份,“給王欣冉帶一份吧!”;周末去看電影、打羽毛球的時候,馬語晗會跟媽媽商量:“帶王欣冉一起去好不好?”媽媽一定會答應女兒,“孩子的善良,我們必須支持!”
馬語晗的“雷鋒精神”不止發揮在校內,校外也是樂于助人。逢年過節與親戚家的弟弟妹妹們一起在小區里游戲時,小朋友們會把零食袋亂扔,馬語晗就像個環境小衛士一樣,號召大家“我們應該把垃圾袋都扔到垃圾箱里去才好”,于是,問題解決。發現小區的涼亭里被淘氣的孩子們扔滿了雜草,馬語晗會跑回家拿工具出來打掃干凈,給需要涼亭休息的人們一個整潔的環境。
孝老敬親,友愛尊長
一直以來,馬語晗堅持“百善孝為先”,用行動詮釋了“孝”的含義,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贊歌。七年前,姥爺患病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雖然姥姥身體還算硬朗,但畢竟年紀大了,也有一身的毛病,去年又做了心臟手術,媽媽就承擔起了更多的責任。然而當時只有5歲大的馬語晗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幫助姥姥照顧姥爺,這一幫就是七年。今年已經12歲的她更加懂事孝順,幫助媽媽日常照顧姥爺和姥姥,給姥爺洗尿布,倒尿壺那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
馬語晗說媽媽常常教育自己做人要有一顆孝順的心。老人養大孩子不容易,孝心,就是讓老人開心,這是責任。媽媽還說做人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做人要大度,為他人多做一點,別處處計較個人得失。最重要的是還要有一顆平靜的心,要知道自己所做的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媽媽教育馬語晗的這些話時常記在她的心中也掛在她的嘴邊。
馬語晗的姥姥說小語晗是一個很要強的人,雖然家里有姥爺這樣的病人,姥姥身體也不太好,但她從未有過怨言,每天放學一回到家里就幫著姥姥和媽媽照顧姥爺,在外人面前永遠都笑嘻嘻的,在學校里也從不提起家里的事情,樂觀、開朗還堅強。每每這個時候語晗就會邊給姥姥擦淚水邊說:媽媽說了,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覺得孝敬老人是我應該做的。馬語晗用她的行動感染著她身邊的每一個人。為社會、為家庭寫下了感人至深的尊老詩篇,奏響了令人欽佩的敬老樂章。
全面發展、德智兼備
馬語晗的課余生活充實又快樂,她熱愛美術和閱讀,畫畫讓她可以盡情抒發自己的想象,讀書更是讓她在奇妙的世界里翱翔,放學后吃飯前的時間段擠時間讀書,周末、睡前、假期,“閱讀”更是一直占據她的生活,“腦子里裝滿了故事和知識”是讓馬語晗無比自豪的事。
她積極完成每周主題班會或者其他重要活動需要設計板報,從布局設計、內容選擇、圖案完成,她都信手拈來一氣呵成。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肺炎肆虐時,舉國上下開啟了線上教學。這場疫情讓多少孩子打著上網課而沉迷于網絡時,她是清醒的,她知道學習靠自己,線上學習和在校學習本質上的相同,形式上的不同。她深深地知道,疫情延長了假期,也能夠拉開與他人的差距,所以要抓住機遇,超越自己。這次的經歷,讓她意識到了自己原有學習資源的匱乏,為了彌補不足,通過各種微課,使得她的思路和眼界大開,她開始了自學課程之路,繼續沉浸在學習的快樂中。
孟子說過:“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馬語晗用自己的行動來踐行“孝老敬親”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身邊的朋友樹立了“家風、學風”的好榜樣。在將來的生活中,她一定也能夠繼續堅持自己的行動和理想,用自己的心和真誠的愛去觸碰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