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呼和浩特日報 2023-04-12
玉泉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和玉泉區精神文明實踐中心在昭君博物院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昭君博物院始建于1977年,2006年正式更名為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作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已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博物館文化品牌,是網紅打卡地和呼市“城市文化會客廳”,先后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多年來,昭君博物院立足自身資源優勢,打造品牌文化活動。為更大范圍推動昭君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昭君博物院同“昭君和親路”上沿線5省9座城市聯手打造“昭君和親路”國家級特色精品旅游路線。一年一度的“昭君文化節”備受游客歡迎,讓更多的人了解昭君文化,促進區內外文化藝術交流。
同時,昭君博物院始終致力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創新轉化形式,打造了“昭君文化大講堂”“流動博物館”“昭君文化宣講團”“昭博志愿服務隊”一系列富有博物館特色的品牌團隊,讓昭君博物院重新煥發活力?!拔覀冞M一步發揮公共文化服務職能,走進機關、社區、鄉村、學校、企業等開展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活動,真正將博物館特色和資源‘搬’出展館,用文化傳遞社會正能量,讓老百姓共享精神文明建設成果?!闭丫┪镌涸洪L武高明介紹。
市民孫先生閑暇時總會來昭君博物院參觀學習?!罢丫┪镌菏莻€有魅力的地方,退休以后經常來這里,聽聽講座,看看展覽,參加文化活動,感受這里濃厚的文化氛圍?!睂O先生說。
昭君博物院將業務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組織開展業務培訓,全面提升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相繼派出業務人員參加“全區博物館業務骨干培訓班”“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產業培訓班”“全國博物館高級策展人才線上培訓班”……培養出一支業務水平高、綜合能力強的人才隊伍,為文旅融合、文化惠民提供堅強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昭君博物院與時俱進推出“線上博物館”,為文化遺產插上“數字翅膀”。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開設線上 “云觀展—— 邂逅昭博”“昭博有聲”“昭博學習口袋書——石榴籽課堂”“微課堂”等專欄宣傳活動。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昭君博物院利用媒體矩陣推出云游項目,在“云”上和觀眾見面,為大家直播講述《民族友好使者——王昭君》《馬背上的行國——匈奴》,每場觀看人數12.73萬,直播峰值5.41萬,回播9.2萬,熱度峰峰值44.68萬,不僅創新了博物館的辦展方式,也營造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
走進昭君博物院,一股文明之風迎面而來,這得益于不斷優化的公共環境和志愿服務。博物院設立了黨員志愿服務站,對重點點位配置專人,及時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同時,不斷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關愛特殊人群,增設了母嬰室、無障礙衛生間、無障礙通道、無障礙停車位等設施設備,以及引導牌、出行公交路線、天氣預報等貼心提示。
武高明表示,下一步,昭君博物院將繼續發揮文明單位的示范引領作用,活化館藏資源,優化公共服務,積極舉辦各類歷史文化展覽、講座、宣講、志愿服務等主題活動,涵養青城人民文化素養,豐富青城人民精神生活,讓博物館真正成為群眾心靈的棲息地、精神文化的支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