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內蒙古自治區文明辦 2023-03-28
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是留給子孫后代最好的遺產。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厚植家國情懷、涵養良好家風、共同創建文明家庭,內蒙古文明網策劃推出“家風家教話傳承”專題。今天,為大家講述盧學雙家庭的故事。
盧學雙、余金梅一家。
在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東風鎮有這樣一戶普通人家,夫妻倆正直、寬厚,為嘎查和大家伙的事操心勞碌、默默奉獻;兩個女兒淳樸善良,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他們就是盧學雙、余金梅家庭。
熱愛家鄉、用心守護綠色家園
多年來,盧學雙和妻子余金梅主動扎根在東風鎮額很查干嘎查,堅持灌溉嘎查的一草一木,用心用情守護著自己的家園。
2003年,盧學雙被選為原珠斯冷陶來嘎查的嘎查達,直到2013年退休。十年的嘎查達工作經歷,讓他親身感受到好的生態環境對于一方百姓的生活和一個地區的發展意味著什么?!耙郧皹浜苌?,春天刮沙塵暴,天都刮黑了,很少有人來東風鎮旅游,農牧民的經濟來源很單一,就靠放羊放駱駝,萬一有個意外就啥都沒了”盧學雙說。
現如今,額很查干嘎查的樹木草地越來越多了,環境也越來越好,可氣候干旱少雨,澆水灌溉成了問題。于是,已退休的盧學雙和妻子主動肩負起了嘎查綠化帶管護這個艱巨的任務。種草栽樹、澆水施肥,每一項工作都因為缺水而格外繁瑣。尤其到了夏季,兩三個水井要很長時間連續作業才能滿足花草樹木所需要的水分,一天只能休息四五個小時。他們避開高溫日曬時間,盡量安排晚上或凌晨澆水,確保植物安全度過高溫期。盧學雙還潛心研究鹽堿地區各種植物的生長規律,栽種適合當地的花草樹木,解決綠化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困難。
在他們的帶動引領下,周邊的農牧民都投入到農居環境整治和嘎查綠化中,為家鄉的生態環境事業增綠添彩,多年來共澆灌樹木1.3萬棵,綠化面積達340畝。
教子有方、用愛營造幸福家庭
盧學雙夫婦都是熱心腸,鄰里鄉親有事,他們一定會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一個鄰居急需借錢看病,但四處籌措還是差一萬元,這在當時不是一個小數目,但盧學雙夫婦還是賣了幾只羊想辦法湊夠了這筆錢,借給了他……
在盧學雙夫婦的影響下,兩個女兒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默默付出。大女兒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接力棒,在嘎查工作;二女兒大學畢業以后,一直在京新高速公路天鵝湖收費站工作。疫情期間,兩個女兒都堅守在崗位一線。大女兒第一時間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當中,在卡口值班值守、積極開展疫情摸排、宣傳防控政策等工作;二女兒則在京新高速收費站堅守崗位50余天。
雙擁共建、用情深化軍民融合
2019年,盧學雙一家和嘎查農牧民群眾與東風鎮干部職工會同基地某站官兵在額很查干民俗村開展了共育“雙擁林”活動,栽種沙棗樹苗1300余棵,綠化面積達50畝,種下了象征軍民魚水情誼的豐碑。在軍民共建、軍民融合進程中,他們一家始終關心支持駐地部隊建設,努力在推進軍民融合發展上當好踐行者,讓盛開在東風大地的雙擁之花永久綻放。
一腔熱血溫故土,四季甘霖潤嘉禾。盧學雙夫婦結婚37年來,用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激勵著后代。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