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內蒙古自治區文明辦 2023-04-10
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是留給子孫后代最好的遺產。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厚植家國情懷、涵養良好家風、共同創建文明家庭,內蒙古文明網策劃推出“家風家教話傳承”專題。今天,為大家講述雙慶家庭的故事。
雙慶(后排左一)一家。
她叫雙慶,1986年出生,2012年參加工作,是圖里河森工公司森林調查設計隊的一名內業員;她的愛人叫張龍,1988年出生,2007年參加工作,現就職于圖里河森工公司西尼氣林場。2020年,雙慶獲得了中國內蒙古森林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的“林區第三屆文明家庭”稱號;2020年獲得圖里河林業局工會授予的2019年度“最美家庭”稱號。2022年5月,雙慶、張龍家庭被推選為2022年呼倫貝爾市“最美家庭”,2022年被評為第三屆自治區“文明家庭”。
愛崗敬業 樂于奉獻
雙慶自參加工作以來,從一開始業務上的懵懂到現在能更好更快地完成每項工作任務,這樣的進步與她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因為年輕,很多東西都需要學習,很多經驗都需要積累,但她并沒有因此而心浮氣躁,反而踏踏實實去面對工作上的壓力。
工作中她常常幫助新來的同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以誠待人,有時候工作量很大,她完成自己分內工作的同時,還主動幫同事分擔,從不斤斤計較。森林調查設計內業技術管理工作是最基礎、最繁瑣的一項工作。每年綜合撫育、生長伐、人工促進、補植補造等生產任務資料的制作和圖表的繪制都由她和她的同事們合力完成,每份材料都要反復核對,每一項因子核對都要做到與規程相符。每次接到工作任務,無論輸入材料,還是圖表繪制,辦公室里都有她忙碌的身影。
為了使內業整理更為科學合理、更能體現現地伐區情況,她主動要求和外業的技術人員一同上山檢查外業,她從伐區立地條件開始,對各項因子詳細了解,從植被條件、土壤情況、坡度、坡向、郁閉度到樹木組成,采伐方式她都一一詳實記錄。她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也沒有驚人的壯舉,但她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刻苦認真,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認可。
互敬互愛 美麗源泉
互敬互愛是家庭幸福的基礎,也是家庭和諧的源泉。雙慶和丈夫張龍多年來在生活中相互關心、相互理解,遇到困難時相互開導,相互支持。雖然生活中的小事不足掛齒,但每件小事折射出來的親情就像催化劑一樣,讓他們的小家庭變得更加幸福。
張龍身為林場一線的工作人員,從春季防火期到夏季植樹造林再到秋季防火期,是他工作最忙的時候,幾乎是駐扎在林場。照顧家庭的重擔就落到了雙慶一個人身上,她在工作之余把家里的大事小情打理得井井有條,有了她的默默支持,張龍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森調隊內業工作看起來似乎很平常,但是趕上工作量多的時候,必須要加班加點地完成,這種情況下工作和生活就不能很好地平衡,每每這個時候,張龍就會主動承擔家里所有的事,無論他們工作上有多忙,從未耽誤照顧父母。
孝敬老人 無微不至
當大多數孩子還在父母羽翼的保護下成長的時候,雙慶的母親就因為腦血栓后遺癥不能每天做好飯等她回家,那時她只有13歲,為了不讓爸爸那么辛苦,她早早地挑起了家里的重擔……母親是一個要強的人,但凡力所能及的事情她都會主動去做,不希望自己成為家人的累贅。雙慶很擔心母親的安全,又怕傷了她的自尊,只能在旁邊默默地保護她、鼓勵她?;楹?,雙慶堅持每天去母親家做飯、收拾家,同時照顧年邁的奶奶。每當雙慶工作需要加班的時候,愛人就會提前回家給丈母娘做飯。
雙慶照顧自己父母的同時,也時刻惦記著婆婆。婆婆的房子前幾年因意外失火無法修繕,夫妻二人取出公積金,在牙克石給婆婆買了房。
張龍的二姑一家本是普通的工人家庭,因二姑父不幸罹患癌癥,需要常年服藥就診,二姑的子女在外地工作,無法時常陪伴照料。張龍和雙慶毅然挑起了這個家的重擔,陪著二姑父去醫院做介入手術,在病房忙里忙外。兩年后,二姑父沒能戰勝病魔去世。從那之后,夫妻倆一有時間就去陪著二姑,安慰她、照顧她,開春幫著種地,閑時幫著做些家務活,陪著她度過了那段最痛苦的時光。
雙慶時常說:“人都會變老,贍養老人是我們的責任?!彪p慶家庭用最樸實的行動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
一個幸福美麗的家庭需要每位家庭成員共同努力。雙慶的家庭告訴我們,只要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家才會幸福溫馨,社會才會更加美好。